职称:副教授
学历:博士
专业:经济法、环境资源法、社会法(总论)
学校:中国人民大学
北京市法学会环境资源法研究会理事
青年经济法博士论坛筹委(2004年第一届至2008年第五届)
石河子大学政法学院副教授(教育部支教项目)
二、近五年代表性科研成果
(一)编著类
1、副主编《环境保护行政许可听证实例与解析》,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5年8月出版;
2、主编《观点——法学2004》,福建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3、主编《观点——法学2005》,福建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4、参编《国际投资法导读》,范剑虹主编,浙江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5、参编《跨国公司国际投资法》,范剑虹主编,澳门大学法学院2003年12月版;
6、参编《澳门国际商法研究》,范剑虹、金彭年主编,广东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7、参加修订《环境法》(第二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二)论文类
1、经济法专题
(1)《论经济法之法律目的》,载《西南政法大学学报》2002年第3期;
(2)《独家销售协议的反垄断法理分析——以“海尔—苏宁”冰箱定制销售协议为研究模型》,载《当代法学》2002年第6期,人大复印资料《经济法学劳动法学》2002年第10期全文转载;
(3)《“暴利”的经济学分析和法律认定》,载《价格理论与实践》2003年第2期,人大复印资料《经济法学劳动法学》2003年第7期全文转载(合著);
(4)《试论“法律目的”是法律部门划分的第三项考察指标——经济法独立法部门之正名》,载《首都法学论坛》第1辑。
2、环境资源法专题
(1)《试论环境资源法之法律目的产生的伦理思想基础》,载《学术交流》2004年第3期;
(2)《环境资源法之法律目的研究》,载《环境资源法论丛》2004年第一期(总第4卷);
(3)《环境法的修改与历史转型》,载《中国地质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4年第4期,人大复印资料《法学文摘卡》2004年第4期转摘(合著);
(4)《滥伐林木行为承担法律责任的现状及其缺陷分析》,载《现代法学》2004年第5期(合著,以笔名发表);
(5)《试论科学发展观对可持续发展内涵的拓展——兼论“权利公平”应成为环境法法律目的之要素》,载《浙江学刊》2005年第3期,人大复印资料《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2005年第6期全文转载;
(6)《<环境保护法>修改中的法律目的条款探究》,载《河南大学学报(社科版)》2005年第3-4期,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05年第6期转摘;
(7)《绿色奥运与人文奥运理念下的中餐饮食文化与大气环境保护——《北京市实施<大气污染防治法>办法》中限制“底商条款”评析》,载《科技与法律》2005年第2期,人大复印资料《生态环境与保护》2005年第11期全文转载(合著);
(8)《应增设“指定环评”制度》,载《法制日报》2005年7月4日,第6版;
(9)《环评文件公布制度应该立法》,载《法制日报》2005年7月6日,第6版;
(10)《全国首例环境行政许可听证案若干程序问题评析》,载《法学》2005年第7期,人大复印资料《经济法学劳动法学》2005年第9期全文转载;
(11)《环境行政许可听证书面证言规则的构建》,载《中州学刊》2005年第4期;
(12)《圆明园湖底防渗工程公众听证会的法律性质研究》,载《河北法学》2005年第8期,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05年第5期转摘;
(13)《环境行政许可听证庭座席布局的法理探究》,载《法律适用》2005年第8期;
(14)《环境行政许可听证专家主持人制度初探——兼议<环境保护行政许可听证暂行办法>第八条的完善》,载《法学评论》2005年第5期;
(15)《专项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审查听证制度的实践与完善——以大连西部通道环评审查听证案为例》,载《法学杂志》2005年第5期;
(16)《论环境行政许可听证会利害关系人代表的选择机制》,载《法商研究》2005年第5期,人大复印资《宪法学行政法学》2005年第12期全文转载,《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5年12月20日第二版转摘;
(17)《政府环保奖应纳入环境教育立法》,载《绿叶》2005年第10期;
(18)《试析环境保护行政许可听证制度的特征及其适用范围》,载《学术交流》2006年第1期;
(19)《论在“国际油污民事责任公约”和“国际油污基金公约”框架下的生态损害赔偿》,载《政治与法律》2006年第2期;
(20)《生态损害赔偿在意大利民法典基础上的立法和司法拓展》,《学说汇篡》创刊号,知识产权出版社2006年12月版;
(21)《构建生态文明应解决的若干环境法治问题》,《绿叶》2007年第1期;
(22)《反思松花江水污染事故行政罚款的法律尴尬——以生态损害填补责任制为视角》,《法学》2007年第3期;
(23)《试论环境侵权损害赔偿责任的可保险性》,《中州学刊》2007年第3期;
(24)《论我国“生态损害”的立法定义模式》,《浙江学刊》2007年第3期;
(25)《环境责任保险何以克服损害的长期潜伏性》,《绿叶》2007年第4期。
3、社会法专题
(1)《关于“社会法”概念探讨之探讨》,载《浙江学刊》2004年第1期,人大复印资料《经济法学劳动法学》2004年第2期全文转载;
(2)《“社会法”概念考析——兼议我国学术界关于社会法语词之使用》,载《法律适用》2004年第3期;
(3)《“社会法”意义辨析》,载《法商研究》2004年第2期,人大复印资料《法理学法史学》2004年第5期全文转载;
(4)《社会法中的“社会”》,载《法学》2004年第5期;
(5)《祖国大陆学者关于“社会法”语词之使用考》,载《现代法学》2004年第4期,人大复印资料《法理学法史学》2004年第10期全文转载;
(6)《法学体系中存在中义的社会法吗?》,载《法律科学》2005年第2期,人大复印资料《法理学法史学》2005年第6期全文转载;
(7)《社会法范畴应反映我国当前的立法实践》,《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6年8月31日第三版。
4、民商法专题
(1)《中国四法域代理概念之比较研究》,载《河北法学》2002年第5期(合著);
(2)《试论教育有限责任公司的法律特征》,载《当代法学》2003年第4期(合著);
(3)《股份合作办学中企业“出资”行为的法律性质研究》,载《经济与法》2003年第1期(合著)。
5、其他领域
(1)《政府制定十字路口人车通行规则的思考》,载《经济与法》2002年第6期(合著);
(2)《论部门法之法律目的》,载《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4期;
(3)《“辩诉交易”的国际立法现状与我国刑诉程序中相关制度的完善》,载《河北法学》2003年第1期,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03年第3期转摘(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