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王全兴
职称:教授
学历:硕士
单位:湖南大学法学院
[现职]
湖南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教授;湖北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湖北省高等学校重点学科(经济法)跨世纪学术带头人;中国法学会经济法学研究会副会长,国家人事部专家服务中心专家顾问委员会委员,中国劳动争议处理专业委员会理事,中国法学会环境和资源法研究会理事,全国高协组织教材研究与编写委员会委员。
[简历]
1956年出生于湖北大冶,1978年上大学前先后当过农民和人民公社干部。1982年7月本科毕业于湖北财经学院法律系并获法学学士学位,1989年研究生毕业于北京大学法律系并获法学硕士学位。1982年8月至1990年12月在江西财经学院任教师,1987年获讲师职称;1990年起在中南政法学院任教师,1993年6月晋升为副教授,1996年元月晋升为教授,1997年3月任经济法系副主任,1999年元月任科研处处长;2000年9月任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副院长;2001年9月调入湖南大学法学院。
[科研]
主要研究经济法学和社会法学,发表经济法学50余篇、社会法学论文20余篇,独著、主编、合著的专著及高校教材10多本,有20余篇论文被《人大复印报刊资料》、《中国法学研究年鉴》等公开出版物转载,获司法部"九五"期间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司发通[2000]096号文件)等多项奖励。
科研成果要目(注:凡序号前带※者皆为1997年以来的成果)
[社会法学成果要目]
主要著作:
※1、《劳动法》,王全兴著,法律出版社1997年版,国家教委列为"九五"普通高等教育国家级重点教材(教高[1997]16号),司法部列为"九五"规划高等学校法学教材,2000年获司法部"九五"期间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司发通[2000]096号)。
2、《中国劳动法新论》,王全兴、吴超民、张国文著,中国经济出版社1995年版,1995年获湖北省经团联优秀著作三等奖。
3、《中国劳动法》,司法部法学教材编辑部编审,王全兴主编,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
※4、《劳动法学教程》(中共中央党校函授学院教材),王全兴、刘普生编著,当代世界出版社2001年版。
※5、《劳动法学》,王全兴主编,中国法制出版社2001年版。
※6、《经济法》(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普通高等教育"九五"国家级重点教材)第五篇《社会保障法》,王全兴撰稿,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7、《经济法律通论》(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高等学校工商管理类核心课程教材)第六篇《劳动和社会保障篇》,王全兴撰稿,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主要论文:
▲劳动法
1、《关于制定〈劳动法〉的若干基本问题的探讨》(0.8万字),武汉市总工会《劳动立法研讨论文选编》1991年7月。
※2、《关于劳动关系协调法中若干问题的思考》(1.2万字),《法商研究》1997年第6期,《劳动法学通讯》1997年第2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经济法学•劳动法学》1997年第11期转载,获中共湖北省委宣传部1997-1998年度"高举伟大旗帜,推进伟大事业"专题优秀文章三等奖。
※3、《〈工会法〉2001年修改的成功与不足》(2.3万字),《华东法学评论》第1卷,法律出版社2002年版。
4、《试论集体合同的若干问题》(0.7万字),《中国劳动科学》1995年第10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库》1996年版转载。
5、《集体合同论纲》(0.9万字),《法商研究》1995年第8期,《中国八五优秀科技成果选》转载,"中国法治之路"征文优秀奖(1996年)。
※6、《关于集体合同制度若干问题的探讨-兼议〈武汉市集体合同办法〉的贡献》(0.7万字),《武汉工运》2000年第12期。
7、《职工参与制度探微》(0.7万字),《中国劳动科学》1995年第7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工人组织与活动》1995年第3期转载,《中国劳动科学》首届优秀文章二等奖(1996年)。
8、《关于完善职代会制度的思考》(0.5万字),《工会理论研究》1996年第4期,《中国跨世纪战略文献》1996年版转载。
※9、《劳动争议处理的若干实体依据析》(0.7万字),《政治与法律》1994年第12期,《中国改革发展文集》1998年版转载。
※10、《浅论劳动争议仲裁时效的起点和后果》(0.75万字),《中国劳动科学》1997年第11期。
※11、《关于<民事诉讼法>适应劳动诉讼的若干立法建议》(0.7万字),《中国劳动》2001年第6期。
※12、《〈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的不足及其完善建议》(2万字),《法学》2002年第10期。
※13、《我国劳动争议处理体制的模式选择》(0.9万字),《中国劳动》2002年第8期。
▲社会保障法
14、《工伤保险立法的几个要点》(0.3万字),《中国法学》1995年第8期。
※15、《关于"过劳死"的法律思考》,《律师世界》2001年第5期,人大复印资料《经济法学•劳动法学》2001年第10期转载。
※16、《社会保障法的若干基本问题探讨》(6万字),《经济法研究》第1卷,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17、《中国社会保障法的发展趋向和宏观结构》,《法商研究》1999年第3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经济法学•劳动法学》1999年第9期转载。载贾俊玲主编《21世纪亚太地区劳动法与社会保障发展趋势》,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1年版。
※18、《社会保障财政制度研究》(3万字),徐杰主编《经济法论丛》第4卷,法律出版社2001年版。
[经济法学成果要目]
主要著作:
※1、《经济法基础理论专题研究》(65万字),王全兴著,中国检察出版社2002年版。
2、《中国经济法原理》,张宏森、王全兴主编,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89年版,《中国法学著作大词典》称本书"是一本有独特风格的经济法专著"。
※3、《经济法学》,漆多俊主编,王全兴、周林彬副主编,武汉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1999年被评为教育部推荐教材。
4、《企业法学》,王全兴、雷兴虎、刘大洪、陈晓星编著,武汉测绘科技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5、《市场经济的企业立法观》,漆多俊主编,王全兴、冯果副主编,武汉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6、《企业国有资产法》,王全兴、范士英著,湖北科技出版社1998年版。
※7、《竞争法通论》,王全兴主编,中国检察出版社1997年版,《20世纪中国法学》称本书"是一本有影响的经济法理论著作。"
※8、《新合同法原理与案例评析》,王全兴主编,暨南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主要论文:
▲总论
1、《浅议经济法总论的内容和体系》,《江西财经学院学报》1987年第2期。
※2、《经济法学框架的初步设计》,《法商研究》1998年第6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经济法学•劳动法学》1999年第2期转载,《法学家》"1998年经济法学研究综述"介绍其观点,获中共湖北省委宣传部1997-1998年度"高举伟大旗帜,推进伟大事业"专题优秀文章三等奖。
※3、《立基本土资源建造中国经济法学大厦》,《中外法学》1998年第3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经济法学•劳动法学》1998年第6期转载,《法学家》"1999年经济法学研究综述"介绍其观点。
※4、《经济法学研究方法的总结与反思》(2万字),《北京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0年第1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经济法学•劳动法学》2000年第5期转载。
※5、《经济法学研究框架初探》(1.7万字),《中国法学》2001年第6期,《中国经济法学精萃》2002年卷,获司法部2002年度优秀科研成果三等奖。
6、《我国经济法地位问题的研究》(0.75万字),《江西财经学院学报》1986年第4期。
※7、《民商法与经济法关系论纲》(1.5万字),《法商研究》2000年第5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民商法学》2001第1期转载,获中共湖北省委宣传部1999-2000年度"迈向新世纪促进新发展"专题优秀文章三等奖。
※8、《〈中国经济法纲要〉的体系设计与框架结构》,《湘江法律评论》第3卷,湖南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9、《〈经济法纲要〉的法理与设计》(1.5万字),《法治研究》1999卷,浙江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10、《试论法律调整经济运行的指导思想和调整方法》(0.75万字),《中南政法学院学报》1991年第3期,《中国法学研究年鉴》(1991年)摘要转载。
11、《论经济法律关系的构成》(0.9万字),《法学评论》1988年第4期,1987年北京大学"五四"科学奖二等奖。
※12、《社会中间层主体制度研究》(6.5万字),漆多俊主编《经济法论丛》第五卷,中国方正出版社2001年版。
※13、《经济法视野下的消费者定位》(0.6万字),《律师世界》2002年第9期。
14、《论经济法适用的原则》,《江西财经学院学报》1985年第12期。
15、《略论经济管理权关系》,《江西财经学院学术年会论文选》,1984年12月。
16、《经济法律奖励原理初探》,《中南政法学院学报》1988年第3期。
※17、《可持续发展立法初探》(1.2万字),《法商研究》1998年第3期,人大报刊复印资料《经济法学•劳动法学》1998年第8期转载。
※18、《论经济法与经济民主》(4.5万字),《中外法学》2002年第6期。
※19、《知识经济的法律调整着力点初探》(2.4万字),《法律科学》2002年第6期。
※20、《论经济全球化的矛盾性法律需求》(2万字),《北京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2年第3期。
▲企业法
21、《现代企业制度若干要点浅释》,《武汉学刊》1995年第5期。
22、《现代企业制度的根本标志--以人为本》,《经济与法》1996年第1期。
23、《关于选择和监督企业经营者的法律思考》,《法商研究》1996年第4期。
24、《企业经营者若干问题的法律思考》,《武汉劳动》1996年第5期。
25、《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离不开职工参与》,《厂长经理日报》
26、《国有企业经营权的探索》,《江西法学通讯》1986年第7期。
27、《所有权与经营权适当分开新探》,《江西财经学院第9届学术年会论文选》,1987年2月。
28、《所有制改革中所有权理论的探讨》,《改革和法制建设论文集》,光明日报出版社1989年版,1988年北京大学"五四"科学奖二等奖。
29、《关于股份制的宏观控制问题》,《经济研究参考资料》1987年第81期。
▲市场规制法
※30、《市场规制法若干基本理论探讨》(2.4万字),《中国法学》2001年增刊,人大复印报刊资料《经济法学•劳动法学》2002年第2期,《中国经济法学精萃》2002年卷。
31、《论企业竞争的几个法律问题》,《法学评论》1985年第12期,《经济法论文选》转载,南京大学出版社1986年版。
32、《浅谈我国反垄断法的问题》,《光明日报》
33、《简论我国反垄断法的任务》,《法商研究》1994年第6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经济法》1994年第4期转载,《法学研究》"1994年经济法学研究综述"介绍其观点,1995年获湖北省经济法研究会优秀论文二等奖。
※34、《根治不正当价格行为重在综合治理》,《法制日报》1999年8月23日,《经济观察》专栏。
※35、《入世与对抗美国滥用反倾销手段》,《人民法院报》2001年9月17日P3。
※36、《法律漏洞缺陷亟待堵漏补缺》,《法制日报》2001年9月18日。《经济观察》专栏。P3
※37、《论内需不足的市场规制法对策》(1.2万字),《北京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0年第2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经济法学•劳动法学》2000年第10期转载。
※38、《奇女子王英败诉案的法律适用质疑》,《经济与法》2001年第2期。
39、《略论修改〈经济合同法〉的指导思想》,《经济法制》1989年第6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经济法》1989年第4期转载,《法学家》"1989年经济法学研究综述"介绍其观点。
※40、《从合同法的附随义务到经济法的基本义务》,2万字,《北京市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1年第1、2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经济法学•劳动法学》2002年第1期转载。
※41、《中国电信业应对"入世"冲击的法律思考》(1.8万字),《法商研究》2002年第2期。
※42、《中国电信服务业政府规制的法律思考》,《网络经济与法律论坛》第1卷,中国检察出版社2002年版。
43、《农村土地转包合同初探》,《政治与法律》1984年第4期,国务院经济法规中心《中国经济法规参考资料》1984年第7期。
※44、《判决不错哪里"错"》,《人民法院报》2000年6月4日,法治时代周刊B1。
▲宏观调控法
※45、《宏观调控法若干基本问题探讨》,《宏观经济法制文集》,北京市经济法研究会编,2000年12月,《法学家》"2000年经济法学研究综述"介绍其观点。又由法律出版社2001年出版。
※46、《宏观调控法论纲》,《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2002年第3期。
47、《论指导性计划的法律效力》,《中南政法学院学报》1986年第9期。
48、《国有资产法初探》,《中南财经大学学报》1994年第4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经济法》1994年第2期。
49、《国有资产法体系初探》,《法商研究》1994年第4期。
※50、《关于国有资产法基本理论的探讨》(5万字),《经济法论丛》第1卷,中国方正出版社1999年版。
※51、《政府采购制度研究》(6.3万字),《经济法论丛》第3卷,中国方正出版社2000年版。
※52、《扩大农村需求的法律对策》(1.7万字),《法商研究》2001年第3期。
※53、《我国农业应对"入世"的法律对策》(1.5万字),《安徽大学法律评论》第2卷,安徽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其他
54、《试论贪污罪的最本质特征》,《江西财经学院学报》1983年第12期。
▲其他
※19、《有关"法治奥运"的一场讨论》,《人民法院报》2001年8月17日。《正义周刊》专栏。
※20、《奥运新主题--法治奥运》,《法治建设》2001年第5期。
科研项目
已完成的项目有:
(1)“八五”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我国国有资产管理新体制研究》子课题《我国国有资产法规体系研究》;
(2)“九五”普通高等教育国有级重点教材《劳动法》(独著,教高[1997]16号);
(3)中国科协软科学研究项目《科技社团产权管理规范研究》子课题《科技社团财产所有权界定规则研究》;
(4)参与(95)国家社科基金研究项目《国有财产运营与保护中的法律问题研究》(95BFX005)。
正在主持的项目有:
(1)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九五”规划项目《职工再就业的法律问题研究》(98JAP820005);
(2)司法部1999年重点项目《政府经济行为的法律调整研究》(司发通[1999]083号文件);
(3)“十五”普通高等教育国家级重点教材《劳动法学》(主编,教高函[2002]17号)。
获奖
获司法部“九五”期间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司发通[2000]096号文件)等多项奖励。
原载于湖南大学法学院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