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林燕玲
职称:教授
学历:硕士
单位: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劳动关系系
林燕玲,女,教授,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劳动关系系劳动关系教研室主任。
1982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获得经济学学士学位。1988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获得法学硕士学位。1999年在国际劳工组织都灵培训中心进修国际劳工标准课程,获培训结业证书。
主要研究方向:劳动法学、国际劳工标准、社会保障法等。
主要课程:劳动法学,社会学概论,国际劳工标准、社会保障法等。
近期主要成果:主持院级重点科研项目“经济全球化对工人和工会运动的影响”、“中国劳动法与国际劳工标准比较研究”等课题。多次参加国际学术研讨会和合作项目,撰写学术专著《国际劳工标准》、《职业健康与职业病防治》、《工伤保险实用手册》和论文“工人权利意识研究初论”、“加入WTO背景下的中国职工状况”、“参照国际劳工标准完善中国劳动立法”、“国际劳工标准与经济全球化”、“经济全球化对工人权利保护的挑战”等等。
目前正在主持2004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课题“改革以来工人权利意识的衍生与嬗变”的研究。
近年发表、出版的主要研究成果
一、专著、教材等
1.《国际劳工标准》(专著),中国工人出版社,2002年。
2.《职业健康与职业病防治》,中国工人出版社,2003年。
3.《工伤保险实用手册》,中国工人出版社,2004年。
4.与吴亚平合作:《中国工会章程学习读本》,中国工人出版社,2003年。
5.参与撰写《新编工会学》,人民出版社,2001年2月。
6.参与撰写《私营企业、乡镇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工会工作培训教材》,中国工人出版社,2001年。
二、论文等
2.批准和实施《1958年就业和职业歧视公约》对中国社会的影响,载:《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06年第二期。
3.国际劳工组织消除就业歧视国际劳工标准,载:李薇薇、Lisa主编《禁止就业和职业歧视——国际标准与国内实践》,法律出版社,2006年。
4.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国际劳工标准,载:石美遐主编《全球化背景下的国际劳工标准与劳动法研究》,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5年。
5.经济全球化与国际劳工标准,载:常凯等主编《劳动关系学》,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5年。
6.与乔健、姜颖合作:中国劳动力市场政策评估,世界银行研究项目报告,2004年。
7.劳动者与建设者关系研究,全国总工会主席王兆国专项课题,2005年4月。
8.探社会变迁之进程,究阶层地位之沉浮,韩国对外经济政策研究院约稿,载:韩国中国经济专业门户网站,2005年1月。
9.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国际劳工标准,载:《工会理论与实践》(纪念中国工会成立80周年增刊),2005年5月。
10.全球化,需要“富有人情味的面孔”,载:《中国妇女报》
11.全球化与工会的社会责任,载:常凯、乔健主编《WTO:劳工权益保障》,中国工人出版社,2001年。
12.经济全球化与体面劳动,载:《工人日报》
13.反就业歧视项目组访问荷兰纪要,人大议会网,2006年。
14.工人权利意识研究初论,载:《工人日报》
15.经济全球化对工人权利保护的挑战,载:《工运研究》2002年2月。
16.加入WTO背景下的中国职工状况,载:《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03年第6期。
17.经济全球化对国际工人和工会运动的影响,载:《工人日报》
18.国际劳工组织及各国工会应对全球化的探索,载:《工人日报》
19.国际劳工标准与经济全球化,载:《工运研究》
20.童工保护国际劳工标准扫描,载:《中国妇女报》
21.国际劳工公约细化家庭工人保护规则,载:《中国妇女报》
22.制度建设,强化责任的必然之举,载:《工人日报》
23.职业健康,劳动者要学会自我保护,载:《工人日报》
24.实施监督,工会组织仍是重要力量,载:《工人日报》
25.监督服务,职能部门的应尽之责,载:《工人日报》
26.应对全球化挑战应提上工会议事日程,载:《工人日报》
27.参照国际劳工标准完善中国劳动立法,载:《中国和世界贸易组织中国加入后的牵连与挑战》,亚洲太平洋研究网络,2003年。
28.国际劳工标准:独特的国际法,载:《工人日报》
29.国际劳工标准:内容和形式,载:《工人日报》
30.国际劳工标准:实施与监督,载:《工人日报》
31.国际劳工标准:作用与影响,载:《工人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