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李军,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民六庭庭长,三级高级法官,先后三次荣立个人三等功。在《法学杂志》《人民司法》《中国审判》《人民法院报》《审判前沿》等刊物发表学术文章30余篇。参与撰写著作四部:《物业纠纷新型典型案例与专题指导》《房地产法制问题研究》《医疗损害责任纠纷裁判精要与案例解读》《劳动争议案件裁判规则与法律适用》。多篇案例入选《中国审判案例要览》《人民法院案例选》。负责和执笔的调研报告多次获《人民司法》年度应用征文比赛一等奖和三等奖,两次获北京市法院年度刊物稿件类一等奖。
范围,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劳动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市青年教学名师。主要从事劳动法和社会保障法学、劳动关系的研究教学工作。2009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获民商法博士学位;2012年至2013年在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进行访学。出版《工作环境权》等著作近10部,在《中国人民大学学报》等期刊发表论文近50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等国家级和省部级项目7项。
内容简介
本书以劳动争议案件作为切入点,以裁判者的视角对案件中涉股权激励的相关问题和争议展开调查研究,探索纠纷的司法处理路径和争议解决的裁判规则。
选取目前实践中案件较为集中且争议较大的若干问题分章探讨,围绕股权激励制度、涉股权激励民事案件审理路径、涉股权激励案件的管辖、涉股权激励劳动争议诉讼主体、股权赠与协议的法律性质、股权激励能否用来支付工资及经济补偿、行权相关争议及劳动者违约责任条款的效力等,在理论结合实践的基础上,选取大量真是司法案例及笔者亲自承办的案件,帮助读者深入浅出地阅读和理解。
目录
第一章 股权激励制度概述
第一节 股权激励制度在我国的发展
第二节 涉股权激励民事案件的总体情况
第三节 股权激励模式梳理
第二章 涉股权激励民事案件审理路径研究
第一节 涉股权激励案件的审理现状
第二节 按照劳动争议处理的司法逻辑
第三节 劳动争议与股权激励纠纷交错的审理路径
第三章 涉股权激励案件的管辖
第一节 管辖的一般规定
第二节 涉股权激励案件的管辖
第四章 涉股权激励劳动争议诉讼主体
第一节 民事诉讼当事人概述
第二节 股权激励参与者
第三节 涉股权激励劳动争议案件中的身份识别
第五章 股权赠与协议的法律性质
第一节 赠与合同的几个基础法律问题
第二节 股权激励视角下的股权赠与协议
第六章 股权激励能否用来支付工资及经济补偿
第一节 股权激励标的物不能用来完全替代货币进行工资发放
第二节 股权激励标的物能否用来支付终结劳动关系的经济补偿
第三节 股权激励标的物能否作为竞业限制经济补偿
第七章 行权相关争议
第一节 行权价格、售出价格争议
第二节 行权期争议
第三节 行权条件难以成就引发的争议
第四节 代缴税款争议
第五节 竞业限制争议
第六节 义务主体的选择
第七节 无法行权的救济
第八章 劳动者违约责任条款的效力
第一节 服务期条款的效力
第二节 违约金条款的效力
第三节 其他违约责任条款的效力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社会法教研中心
责任编辑:林中鹤
审核编辑:周灵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