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资料

首页 > 文献资料 > 学者随笔 > 正文

《蜗居》被删除“乙肝台词”开了坏头

来源:东方早报
2856
2009/12/31

东方早报

2009-12-10

 

 

据报道,某乙肝患者致函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对《蜗居》里海萍的那句台词“吃饭不洗手,得了乙肝,找工作没人要”表示强烈抗议,要求撤销《蜗居》电视剧发行许可证,并要求电视剧《蜗居》发行方向中国1亿多乙肝病毒感染者公开书面道歉。日前广电总局回复说已经要求电视剧制作方删除涉及乙肝的台词。对此,“投诉者”很满意,同时希望剧组能够向他道歉。

 

这桩“乙肝台词风波”似乎尘埃落定,但是窃以为,这开了一个坏头。它连基本的是非都未厘清——“台词”是什么?是虚构的文艺作品中的人物所讲的话,海萍说“吃饭不洗手,得了乙肝,找工作没人要”的台词,可能基于下述原因:一是想通过这句话强调洗手卫生的重要性,仅仅是吓唬一下对方而已,根本无涉“乙肝传播途径”的正误;二是听说了社会上歧视乙肝的事,顺便踹了这个不良现象一脚,本意不但不是歧视,还是反歧视。不管属于哪种情况,都够不上所谓的“乙肝歧视”。至少,不能通过这句台词,佐证那是编剧导演故意在宣扬他们的“歧视观”。假如台词都要“全面科学”,那是对文艺作品的可笑要求。

 

设想一下,倘若某剧情中有一对姐妹打闹嬉笑的镜头,一个说,别那么亲热好不好,别人还以为我们同性恋呢!一个回嗔说,你才同性恋呢!那么,是否可以引出下面的“强烈抗议”:一群同性恋者要求“撤销该电视剧发行许可证,并向几千万同性恋者公开书面道歉”?再进一步,某剧中若有人对因性接触而得了艾滋病的患者“恨铁不成钢”,骂他“你这种恶心的人去死吧”,那么是否全国艾滋病患者都该“强烈抗议”该电视剧的“艾滋病歧视”?这么一波波推及开去,哪一句台词稍有不慎,就会“踩雷”,文艺创作还怎么搞?假如广电总局跟在后面“灭火”,灭得过来么?

 

这种以偏概全、“以微见著”的思维其实不是什么新玩意,只是陈腐落后文艺观的变种,即使这种文艺观有时与“弱势群体”相关,但仍值得警惕。“紧靠弱势群体永远不会犯错”的“政治正确观”有时会妨碍我们作出一些理性判断,这是需要警醒的。

 

面对电视剧中的某句台词,一个乙肝患者以“受害者”自居提出一些要求,那是他的自由,但他的表达自由绝不该成为否定文艺作品创作自由的理由。假如属于国家公器的管理者轻易作出违反艺术创作规律的“处理决定”,那将会极大挫伤艺术人才的原创力,恶化创新环境,其所辐射的不良能量是不可低估的。上海刘巽达

 

分享到:
相关文章:
  • 2006/10/10 我看“孙志刚”案
  • 2006/10/10 法律道德化的反思
  • 2006/10/10 什么是法学家的
  • 2006/10/10 走向法律的感性
  • 在线调查

    Online survey
    2010年11月28日,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了《社会保险法》,作为我国社会保险领域的第一部法律层级的规范性文件,您对其实效的预期:
    该法的实施将极大的提升公民社会保险权益的保障水平
    该法规定过于原则,无法从根本上改变我国社会保险制度的现状
    该法的实效,取决于多重因素,有待观察